青年博士的“科技报国”之路 ——记2024年度盘锦团员青年个人优秀典型案例许驰
- 发布日期:2025-05-20
- 作者:安欣
- 浏览次数:9
1988年出生的许驰,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英语双学位学霸,到中科院大学化物所化学工程博士,始终以“科技报国”为志。2019年加入辽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,任平台发展部部长。他与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一同成长,聚力聚焦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,以科技攻坚打通产业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,成为全市“青年排头兵”。
许驰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工作实践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积极带领团队探索“轻资产服务平台+基金”模式,以中试基地为依托,参与构建“小试—中试—产业化”全链条转化体系,坚定不移地做科技成果转化的践行者,打通实验室科研成果到先进生产力的转化通道。作为项目骨干,他勇冲一线,应用所学在中试项目中创新提出新方法,参与完成甲基丙烯醛一步法氧化酯化制MMA新技术、低分子量聚苯醚(LPPO),耐温尼龙(PPA)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(MMA)等多个中试项目。
“中试不是简单的放大实验,而是技术创新的‘炼金术’。”许驰说,“中试从设计、设备、工艺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,往往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”平台发展部是中试基地核心部门,许驰作为“技术总指挥”始终坚持把中试平台搭建、项目引进和实施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,敢于放慢速度、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。他在参与指导建成年产1000吨MMA中试项目时,由于该项目属于国内新工艺路线,没有长周期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经验,各种工艺参数经过放大生产还需不断修订完善,实施期间曾出现“返混现象”。通过排查与研究,许驰创新提出解决方案,有效保障中试项目顺利实施。2020年8月,甲基丙烯醛一步法氧化酯化制MMA中试项目被中国石油与化工产业联合会鉴定为“国际先进技术”,验证了催化剂的性能,为后续万吨级工业化装置提供借鉴以及提供基础研究数据,总投资21亿元的大规模产业化项目建设投产,为行业树立技术标杆。
一手抓中试能力建设,一手抓先进成果推广。许驰带领团队深挖高校院所小试成果中的核心技术,建立高校技术源成果库和企业产业化需求库,积极邀请大连化物所、大连理工大学、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100余人次与市相关部门、国有企业及3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对接,推进干气制乙苯、VOCs、寡糖制剂、微反应器等多项技术转化工作。探索“中试基地整体环评+项目备案”的环评手续办理模式,优化审批流程,缩短中试周期;参与建设高标准中试管理体系、考察和鉴定标准体系、中试鉴定相关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,制定中试鉴定术语规范和标准体系,推进中试基地中试项目全链条规范化开展。同时,他主持编制了葫芦岛市化工产业发展规划,参与辽宁省《化工科技成果孵化体系研究》软科学项目,并牵头建立氢燃料电池、锂电池隔膜等创新联盟,为本土企业注入技术动能。
面对产业升级的新环境、新挑战,许驰立志做自我革新的“破茧者”,主动突破科研思维定式,系统学习管理知识,以“灵活高效”应对复杂任务,以提升中试能力为核心,为全力打造“立足盘锦、面向辽宁、辐射东北、服务全国”的公共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不懈奋斗,持续攻坚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青春热血书写产业创新的辉煌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