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非遗保护 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
- 发布日期:2023-12-14
- 作者:王棹 曹欣然
- 浏览次数:128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、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关乎文化血脉赓续、文化战略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。一直以来,足彩胜负14场坚持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非遗保护方针,不断完善非遗名录,健全制度体系,夯实保护基础,以文旅之力守护非遗,赓续文脉。
守护文化根脉
盘锦关东情秧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,反映地域特色、民族特色,为辽河口地域文化研究提供宝贵依据。在工作中,区文旅局了解到盘锦关东情秧歌发源于19世纪后期,经过郭先生,赵志杰、郑国双,王福顺,孙素春、王印中四代传承,延续至今。为进一步保护盘锦关东情秧歌项目,区文旅局一方面积极协调场地,为队伍日常排练、办公提供使用,切实保障团队正常运转;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其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,加强保护和传承。目前,盘锦关东情秧歌已获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,孙素春、王印中获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。
此外,“浮雕芦苇纤维画传统技艺”“五世药房白膏药传统医药”两个项目也经过专家评审、推荐、申报、公示后,获评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
延续非遗传承
打造非遗阵地,共享非遗魅力。在足彩胜负14场文化馆为非遗传承人开辟非遗专属空间,包含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和非遗作品展览厅,定期组织域内群众开展非遗体验活动,为传承人进行技艺传授、展示、产品销售提供平台。
举办非遗活动,共赏文化盛宴。以重大传统节庆假日为契机,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、展销活动,邀请非遗项目走进社区、走进校园、走进景区。同时,依托辽河湿地国际灯会,实现上口子高跷展演、刘坤剪纸等本土代表性非遗项目与川剧变脸、踩大刀、打铁花等外地非遗项目的交流演绎,让群众在展演中感受历史文化的传承,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力和文化认同感。
宣传非遗保护,营造良好氛围。深度挖掘老城区历史资源,梳理域内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资料档案,注重非遗的人才保护与培养。依托文化馆、图书馆、景区等文化载体,开展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非遗宣传展示等活动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非遗保护意识,提高非遗整体社会认知度与参与感。